close

*這篇文章算是新手的半紀錄半分享文,如果有文中有錯誤或是更好的處理方式,歡迎告知小弟我!

*另外有遇到正副駕駛座下方漏水想尋求解答的車友,不妨先拉到本篇最下方的後記看看,因為小弟整理到最後才發現真正漏水的位置並不是內門板,而是車頂的鍍鉻飾條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正文開始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大約在去年年底的時候,基隆連下了整整一個月的雨(一個月下一次雨,一次下30天),小弟我到路邊打開車門準備開車的時候,突然被撲鼻而來的惡臭味嚇了一跳。起初以為是有動物往生在我車內,但巡了半天甚麼都沒有發現,無奈之下開去了認識的車行詢問看看可能是甚麼原因。

老闆一聞,眉頭一皺,掀開了正副駕駛的地墊(腳踏墊再下面那層,背面有黏海綿的那塊),跟我宣布了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:漏水了。

看著正副駕駛底下一大灘積水跟吸滿髒水的地墊,儘管百般無奈,但還是去了附近的板金廠請專業的協助。約莫一個晚上的時間,車廠就打來告訴我室內門板漏進來的,可能要拆下來檢查看看。但不知道是不是車廠大概太忙,大概教我怎麼排除後,就請我回去自己處理了

 

總之,這次要準備的工具有:

1、10mm六角套筒

IMG_3882.JPG

 

2、一字、十字螺絲起子

3、蛇膠

4、塑膠袋(跟車門一樣大就可以了)

5、美工刀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開拆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前門部分,首先打開車門,先將後照鏡內側的飾蓋拆除

(拆的時候要小心拆,很容易斷腳,小弟我的就已經斷得差不多了)

IMG_5367.JPG

 

用十字螺絲起子轉開螺絲,拆下六角鎖的飾蓋。

IMG_4120.JPG

 

先電動椅開關的三顆按鈕拔下,再將電動椅開關的飾蓋從上緣向外拉出拆下,

(按鈕如果徒手拉不出來,可以利用一字起子從旁邊縫隙插入作輔助)

IMG_4122.JPG

IMG_4123.JPG

 

再來把車門把手的飾蓋拆下,先從靠車尾邊掀起,接著沿著箭頭方向推出。(這個不太好拆,可能要用點力)

IMG_4124.JPG

IMG_4125.JPG

 

接著轉開電動椅開關總成的兩顆固定螺絲,將總成拉出,拔下後方電線後拆下。

電線如果不好拔的話,可以用一字起子從接縫處插入並左右轉動就可以稍微鬆開。

IMG_4126.JPG

IMG_4128.JPG

IMG_4129.JPG

 

 

翻開海綿,用10mm套筒鬆開螺絲

IMG_4130.JPG

 

用一字起子將車門開關的卡榫向上扳出,門把才能順利拆下。

IMG_4132.JPG

IMG_4136.JPG

 

將車門開關向車頭方向推,並從靠車頭側向外拔出。

IMG_4137.JPG

IMG_4138.JPG

 

向車頭方向推是為了避開後面這三個卡榫,提供後面的卡榫圖做為施力參考。

IMG_4139.JPG

 

接著將內門板下方的迎賓燈從靠車頭端摳出,並將電線拔下拆除(注意燈泡高溫,小心燙傷)

IMG_4371.JPG

IMG_4372.JPG

IMG_4373.JPG

 

如果沒有辦法摳出,也可以先將門板卸下,再由內部向外推出拆除。

***但比較不建議這種拆法,因為在拆卸內門板的時候可能會扯到電線***

 

拆到目前為止會有這些零件,可以確認一下有沒有少拆。

IMG_3888.JPG

 

確認都拆完後,將內門板整個向上推,就可以將門板卸下了。(第一次拆可能會覺得有點緊,要稍微出點力)

*到目前為止這是正副駕駛側的拆法,後座乘客兩側的拆法其實大同小異,不過有個地方不一樣要注意,

那就是要拆下門板之前,要先拆菸灰缸,如果直接強拆內門板的話煙灰缸後面的卡榫會斷。

煙灰缸的拆法很簡單,只要先將迎賓燈拆除後,用手從裝設迎賓燈的孔伸入將菸灰缸推出即可。

 

小弟的內門板拆下後,可以看到裡面的防水層都已經鬆脫了,難怪內門板下緣會漏水

IMG_4147.JPG

 

拆下防水層之前發現這塊有個小巧思,就是他在下緣的部分有向車室方向反摺並用膠帶固定,這樣就能確保滴進來的水能在摺線處滴落。

IMG_4148.JPG

 

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原廠的作法,但我決定也把新貼的防水層照著這個方法折,另外在內側再多黏一層防水層,多一分保障。

IMG_4163.JPG

 

IMG_4164.JPG

 

附上一張有點瞭潦草的側面圖,黑色是防水層,藍色是水潑進來跟滴落的方向,上段部分反折、下段部分多黏一層。

示意圖.png

 

將舊的防水層拆掉後,就可以準備黏新的防水層上去了。

防水層其實就是一層塑膠袋,隨手可取得的塑膠袋只要夠大都可以使用。

小弟我在網路上參考過其他前輩的作法,有人是將舊的防水層拆下,切出一模一樣大小的塑膠袋後在黏上。

不過因為小弟車上原本的防水層已經破爛不堪,而且我怕上面的殘膠在比對的時候會黏到。

所以決定先黏上去,再用美工刀把多餘的部分切除。

題外話:如果有想順手整理升降機、更換車門分段器或是黏制震墊(原廠制震墊只有上半部才有,下半部沒有)的話,可以在這個階段先整理再把防水層黏上去。

 

關於黏的順序,小弟我是這樣黏的:

1.先將防水層下緣反折,用膠帶固定好。(反折部分長度抓3-5公分就夠了)

2.將蛇膠拉長拉細,沿著門板部分黏一圈、卡榫部分可以在上緣黏一個ㄇ字型的蛇膠防漏。(拉長拉細是怕蛇膠太粗,內門板不容易扣回去)

3.將防水層黏上

4.將多餘的防水層用美工刀或剪刀去除。

5.用美工刀將卡榫位置開洞。

6.關上車窗,朝車窗位置淋水,確認沒有水滲出。

7.裝回內門板。(固定螺絲、門把、電動椅開關等等...的配件先別裝)

8.再淋一次水測試確定不會漏。(因為怕裝回內門板的過程扯到塑膠袋造成空隙)

9.將車門配件裝回。

 

依照拆除的順序裝回後,就算大功告成了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後記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內門板部分整理完之後,原先以為不會再進水了,誰知道午後一場大雨,馬上被打回原形,駕駛座下方又再次積水。

既然水不是從內門板漏進來的,車體又沒鏽蝕,那水到底從哪裡進來的...

在尋求各方高手之後,最終終於找到漏水的真正原因,就在車頂的鍍鉻飾條。

 

車頂的鍍鉻飾條拆起來之後長這樣,上半部的卡榫(圖中綠色部分)是單純撐開來固定,沒有打洞固定的問題。

IMG_4347.JPG

 

問題出在前擋風玻璃那段的卡榫,因為原本的卡榫是用類似鉚釘的固定扣直接扣在A柱上。但因為年份一久,只要將飾條拔起來幾乎都會斷掉。

卡榫一斷,原本固定卡榫的位置就會有兩個洞,一下雨水就會灌進去然後沿著A柱內部往下流,最後再從駕駛座下方左側的預留孔流入車內。圖中是我已經將斷掉的卡扣移除並用吸利康填起來的樣子。

IMG_4368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IMG_4367.JPG

 

(這張是駕駛座下方左側內飾墊掀起來,後方兩個預留孔的樣子,水就是從這裡進來的)

IMG_4344.JPG

 

如果水是這樣進來的話,解決方法有兩個:

1、買新的卡扣,然後裝回去。

2、懶人法,用吸利康堵住、再用吸利康固定飾條。

小弟我因為不知道哪邊可以買到卡扣,索性就用吸利康搞定了。

後經多次暴雨、洗車場測試,都沒有再漏水的紀錄,算是成功根除。

 

後來仔細想想,駕駛座開始漏水的時間點,似乎就是我把車子送去全車洗澡後開始的...,大概是烤漆師傅幫我拆除的時候弄斷的,這樣似乎就說得通了。

如果有遇到漏水問題的車友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,先檢查看看車頂飾條的固定扣喔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w124 漏水處理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樹熊乙隻 的頭像
    樹熊乙隻

    樹熊的部落格

    樹熊乙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